2025-08-08 13:19:54 | 人围观 | 评论:
寄欧阳舍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
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
及世之衰,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
及世之衰,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
然则同其人,而能致公与是乎?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
又者,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于所可感,则往往衋②然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晞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由,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注】①欧阳舍人:即欧阳修;舍人,官名。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生者得致其严 严:威严。
B.故虽恶人,皆务勒铭 勒:刻。
C.有名侈于实 侈:超过、多。
D.辨之不惑,议之不徇 徇:徇私。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能体现作者推崇道德文章的一组是【 】(3分)
①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 ②故虽恶人,皆务勒铭 勒:刻。
③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 ④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
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⑥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段中提及“蒙赐书”及撰“铭”,点明写信之由;“反复观诵”,侧面写出欧文之精彩及作者爱不释手之情景;“感与惭并”,写作者对欧阳修的感激与敬佩。寥寥二十余字,言简意深。
B.作者认为铭文流传于世,其作用接近于史书,而作为史书,则是非常严谨而真实的。而今铭文所以不实,则因逝者的子孙一心想要颂扬他们的先辈,往往刻意隐瞒逝者的恶行,致使撰铭者不能明察。
C.作者先论及古代撰写墓志铭的社会意义,在于褒扬美善;进而论及今之墓铭的流弊,在论及流弊时,特别突出了撰铭人的作用,提出只有撰铭人“畜道德而能文章”,才能写出流传后世的铭文。
D.本文借感谢欧阳修给自己祖父写墓志铭,提出了撰写铭志的两字原则——“公”和“是”,阐述了“道德”“文章”之于儒者修养的重要性,阐发“文以载道”的主张,表达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3分)
(2)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3分)
(3)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3分)
(1)如果那人行为丑恶(那是一个恶人),还有什么可以写在碑铭上呢?(那么在碑铭上有什么好写的呢?)这正是碑铭与史书不同之处(不同的原因)。(“苟”1分,“所以”1分,大意1分。
(2)其中原因没有别的(“其中”指什么情况),托付的人不合适,撰写的内容不公正和不合事实的缘故。(“非人”1分,“是”1分,大意1分。)
(3)所以说,不是道德修养高而又擅长写文章的人是办不到的,难道不是如此吗?(“畜道德”1分,“然”1分,大意1分。)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