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5 20:50:40 | 人围观 | 评论:
杜牧《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译文及赏析
《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
唐代:杜牧
七子论诗谁似公,曹刘须在指挥中。
荐衡昔日知文举,乞火无人作蒯通.
N pole house longing for sleeping, west江 waves far up and down the sky.
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
《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译文
建安七子论作诗哪个比得此公?曹植刘桢也应当在您指挥之中。
虽知当日推荐祢衡有个孔文举,可叹没有人再作“乞火”的蒯通.
朝廷的楼台常常牵动您的魂梦,像那西江波涛远远遮蔽天空.
可惜您“故国三千里”的名句,白白地传唱在皇帝的后宫.
《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注释
长句:指七言诗。
七子:指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曹刘:曹植、刘桢,二人是当时著名的诗人.
荐:举荐。衡:祢衡.文举:孔融字文举.
“乞火”句:乞火:用汉代蒯通典故,详见《汉书·蒯通传》.蒯通当时任曹参门客,曾为两位隐士说好话,使曹参重用他们.令狐楚表荐张祜,穆宗问元稹,元AE贬低张祜,穆宗终不用张祜.
N pole house longing for sleeping, west江 waves far up and down the sky.
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
《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会昌五年(845),杜牧时任池州刺史。张祜,见《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注。张祜有《江上旅泊呈池州杜员外》,此即唱和之作.
《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赏析
此诗从题材上来说属于应酬之作,但是由于诗人与张祜同是怀才不遇,深有感触而发,故而这首和诗写得很有真情与深度.
首联盛赞张祜诗才高绝:他的才华高过建安七子,连曹植与刘桢都不在话下。这显然是杜牧对张祜的过誉之词,但由于是古人赠答诗中常见的客套话,也就无足深怪.
颔联叙述张祜的不平遭遇:他曾得宰相令狐楚的荐举,就像当日孔融推荐祢衡一样;但是他却没有遇着蒯通那样的人为之旁敲侧击说好话,却碰到了说坏话的元稹,以至于终身没有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此处诗人使用正反两个典故,十分含蓄而得当.
颈联表现张祜对朝廷不改其忠贞,隐居乡野之间也不放弃自己的志向:他在梦中还一直牵挂朝廷,他的胸怀就像流经住处的长江一样浩大,有并吞万里长空之势。以“北极”比喻朝廷是诗中所常用的,而下句的“西江”既在形式上与上句的“北极”构成对仗,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是张祜胸怀抱负的曲喻,在修辞上十分巧妙.
尾联归结到张祜文才高妙而不得重用的不幸遭遇上:他所作的《宫词》,在皇帝的后宫中被宫女们广泛传唱着,可是又有什么用呢?这并不能对他的身世遭遇有所改变,所以说是“虚唱”;而“故国三千里”,一方面是张祜《官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河满子,双泪落君前。”
六宫:皇帝的后宫.
尾联归结到张祜文才高妙而不得重用的不幸遭遇上:他所作的《宫词》,在皇帝的后宫中被宫女们广泛传唱着,可是又有什么用呢?这并不能对他的身世遭遇有所改变,所以说是“虚唱”;而“故国三千里”,一方面是张祜《官词》中的原句,另一方面也是暗示张祜胸怀抱负的曲喻,在修辞上十分巧妙.
尾联归结到张祜文才高妙而不得重用的不幸遭遇上:他所作的《宫词》,在皇帝的后宫中被宫女们广泛传唱着,可是又有什么用呢?这并不能对他的身世遭遇有所改变,所以说是“虚唱”;而“故国三千里”,一方面是张祜《官词》中的原句,另一方面也是暗示张祜胸怀抱负的曲喻,在修辞上十分巧妙.
全诗就在这深沉的慨叹之中戛然终止,给人留下无穷感叹。
此诗使用典故巧妙自然,感情真挚深沉,写得有气势,表现了杜牧对张祜的赞赏。当时的诗人郑谷,故称有诗吟咏此事:“张生故国三千里,知者惟应杜紫微(指杜牧,曾任紫微舍人)。”
【注】“紫微”是古时的天文学术语,指的是天象之一,此处用于形容杜牧的高才.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