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篇教案是关于《亲子书吧》的完整教学方案。以下是改写后的版本:
主题由来
文韬过生日那天,妈妈为班上送来了45本精美的画册,作为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的生日礼物。孩子们激动得纷纷询问是不是可以让他们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欣赏。我突然萌发这样的想法:何不创设“亲子书吧”,开展优质的亲子阅读活动,一则让更多的家长关注、参与幼儿的阅读活动,二则推动家长在家能正确指导幼儿的阅读,使阅读成为幼儿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第一阶段:收集图书
活动目标
- 合理引导家长有针对性地收集图书。
- 了解幼儿的阅读兴趣。
- 绩效丰富书吧的图书。
活动准备
“家园之窗”张贴收集图书的公告。
活动过程
- 收集图书:陆续收到的图书真是五花八门,但大部分是不适合现阶段孩子阅读的。可见,多数家长在为幼儿选择图书时显得盲目,更有部分家长有拔苗助长的心理,我们就在观念上改变家长,为他们提供购书指导。另外,在亲子阅读活动中注意培养幼儿多领域的阅读兴趣。
- 鼓励家长根据购书指南与孩子一起选购一本图书:购书指南的简要内容是:(1) 图画色彩鲜明,能吸引幼儿注意。(2) 与幼儿生活有关,图画简单有趣,能让幼儿有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空间。(3) 文字优美,朗朗上口。(4) 单幅图书为主要阅读内容,但背景图画较为复杂些; 阅读能力强的幼儿则以单页、多幅平面图画的图书为主。
- 再次收集图书:有了购书指南的指导,这次收集的图书涉及的范围广,也比较适合幼儿。百本的图书堆放在书架上显得凌乱。孩子们说:“书架太小了,拿书很不方便。”“有什么好主意?”“把图书摆到区域橱上吧。”“不行,区域活动时怎么办,材料摆哪儿?”“要不再布置一个图书区吧。”到底摆哪儿呢?孩子们讨论了半天,也没个结果,活动室里已经没法腾出地方了。我提议:“走廊怎么样,又宽敞又明亮。”“好!”孩子们听到消息乐坏了,我顺势引导:“图书区那么多的书该怎么整理呢?”“像幼儿园的图书馆一样,图书要整整齐齐摆好。”“图书要有编号。”我鼓励说:“对,大家可以在区域活动时间完成这些任务。”
第二阶段:创设“亲子书吧”
活动一:整理图书
- 给图书分类:(1) 鼓励幼儿有目的地观察、探究图书分类的方法。(2) 给图书分类。
- 统计图书的数量:统计每种图书的数量。给书编号。
活动二:制定书吧规则
活动目标:
1. 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 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 广告牌供幼儿欣赏;纸、记录板、色笔、展示板、标签、名片纸等;幼儿自带一寸照片。
活动过程:
1. 组织家长讨论:家长和孩子讨论书吧规则时,孩子们发现规则并不明确,大家的意见不一致。有的家长提议“图书不许借,要看是否合适”,而有的则提议“要看看别人能不能看”。最后决定:“书吧应该整整齐齐,保持安静,不能说话。”
- 张贴规则图:规则分成几个部分,并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家长和孩子们阅读。
活动三:布置“亲子书吧”
活动一:家长开放日
- 安排家长参观书吧并进行开放日。
-
“家园之窗”张贴公告,鼓励家长参与书吧的布置工作。
-
“好书推荐”活动说明: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如何选择适合他们的书籍。
-
“阅读之星”评选活动:有资格的家长会推荐给孩子们观看的书,并给予“阅读之星”的称号。
活动二:亲子“悦”读
-
提供读书卡范例展示在“家园之窗”,内容包括:阅读时间、图书名称、最喜欢的“内容、专注性评价等”。
-
定期开展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的活动,鼓励他们每天30分钟进行亲子阅读。
活动三:好书推荐
- 提供书名和孩子推荐的具体内容,包括故事、人物或场景等。
- 讨论如何选择好书,并评选出最受欢迎的好书并投放到书吧中。
第三阶段:书吧里的游戏
活动一:字宝宝游戏
-
组织家长和孩子参与游戏,通过“词语开花”、“找量词”等方式激发多领域的阅读兴趣。
-
提供亲子互动游戏卡片,例如:
- 找字游戏:孩子能独立完成。
- 词语开花:家长或孩子引导孩子理解词语的意思。
-
量词收集:孩子找到一定数量的物品进行分类。
-
组织“寻找隐藏的故事”游戏,如:
- “小蜗牛找回家”(描述爬行路线并预测结局)。
- “折纸”的游戏(引导孩子思考如何将纸张折叠成特定形状)。
活动二:找找、看看、做做
- 提供“猜一猜”的游戏环节,例如:
- “小青蛙吃竹子”(描述竹子如何被青蛙吃完);
-
“小动物搭积木”(鼓励孩子用不同的材料搭建模型)。
-
组织“我的小书包”分享活动,鼓励孩子们讲述过自己的好书,并展示分享过程。
总结
这篇教案全面而详细地描述了《亲子书吧》的教学流程。通过分阶段的活动设计,教师和家长可以在不同的环节中进行互动性和参与性,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阅读的乐趣。同时,通过游戏环节的加入,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趣,并且能够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