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范文,优秀且免费的范文站
你的位置: 首页 > 策划书范本

秦观《南歌子·香墨弯弯画》译文及赏析(南乡子香墨弯弯画)

2025-11-17 01:06:09 | 人围观 | 评论:

秦观《南歌子·香墨弯弯画》译文及赏析

宋人秦观,字太虚,号少游、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为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用香墨勾画弯弯的眉毛,胭脂淡淡地匀在脸上。身着蓝衫和杏黄裙,独倚栏杆上默默地涂着口红。

情郎一去如流水,她却半掩着房门盼人归。情感如飘忽不定的云,如何寻得到她的踪迹呢?一直等到黄昏,又是一弯新月挂在天边,月不圆人也难团圆。

女子一去如流水,花飞半掩门。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注释:香墨:画眉用的螺黛;燕脂:即胭脂;揉蓝:蓝色颜料可以揉搓得青色颜料;檀:檀色,近赭红色,屡见《花间集》,如张泌《生查子》“檀画荔枝红”,表示这个颜色最为明白。此句“点”:“孤凭唇处一弯新月挂在天边,月不圆人也难团圆。”

鉴赏:闺怨是中国古代永恒的文学题材,因当时妇女地位低下,交通不便等,女子不得不经常承受独守空房的痛苦。秦观这首词在内容上虽然没有多少新意,但艺术成就很高。词上作有工笔画,下片则冷落荒凉,恰成鲜明对比,较好地衬托离人的孤寂,文章一篇描写闺怨之佳作。

上片:女子一去如流水,花飞半掩门。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香墨勾画弯弯眉毛,胭脂淡淡匀于唇间。身着蓝衫和杏黄裙,独倚玉阑涂口红。

下片:香墨形容眉画,写女子精心打扮的情态。句末“点绛唇”前的“独倚玉阑无语”,埋下情事伏笔。“点”:“女子虽在孤凭唇处,却因独自一盏灯,才一弯新月挂在天边。”

诗中,“香墨”两句,写女子用心打扮的情态。两句中前一句写衣着,后句写妆容,皆从“画眉”、“匀脂”等方面体现,能体会她心在如何精心装扮自己。两句前半句描绘女子精心打扮的情景,后半句又埋下情事伏笔,巧妙地暗示了女子的深情。“点绛唇”前的“无语”,则是有意为之。女子并非刻意为某人而为,而是默默承受孤独和凄凉。

词过:虽不多写情事,但不是 solely写景。上片已露端倪的情事,有明显的扩展,写景之外,别寄幽情,抒发人生易老的感慨。词中“风扬”是残春景象,给人以美人迟暮的暗示。“花飞”二字尤其触目痛心,融了凄惨的感受于寻常之景中,简洁而含蓄。

诗中,“门”半掩着,如在为谁开着,正体现了女子内心依然不凋零。结句“乱山”两句:“行云”喻恋人的踪迹,古诗词中多用以比喻薄情郎,如雍陶《明月照高楼》:“君若无定云,妾若不动山。”云行出山易,山逐云去难,正是“乱山何处觅行云”的注脚。女子最怕夜间孤苦,可偏偏又是一个黄昏来了。“又是”二字蕴涵着这种等待和失望远未成一次,愁怨之情溢于言表。

全文上片绮丽香艳,下片凄清淡远,又以情上下贯之。全词语言清丽,语意婉约,体现了鲜明的艺术风格。

秦观在词中寄托了身世、人生情感。词作高古沉重,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走遍各地,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秦少游(1236-1314),北宋高邮人;秦少游祠位于浙江杭州的富来 park,是保存了秦少游雕像和相关的遗迹;秦少游塑像在丽水青田的秦少游塑像公园内;淮海先生(1285-1369)是秦家大院内的建筑;http://www.yizhida.com/pic/1208/1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