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范文,优秀且免费的范文站
你的位置: 首页 > 策划书范本

《秒的认识》说课稿_《秒的认识》教案

2025-11-11 11:17:58 | 人围观 | 评论:

《秒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时、分、秒”中的第三课,重点是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了解1分=60秒,并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通过这节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时间单位的名称和转换关系,还能在生活情境中经历观察、操作、表达等多感官的活动,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说学情

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时”和“分”有一定的认识,但对“秒”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学生可能会通过游戏等方式进行估算,如数数、用手指表示1分钟的时间等,这些方法有助于他们逐步建立对“秒”的概念。

三、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认识钟表上的秒针,了解1分=60秒,并能正确读出时间。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表达的多感官活动,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说教法

  •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倒计时的画面,激发学生兴趣。
  •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秒针的动态变化和一些实际应用场景,帮助学生理解“秒”的概念。
  • 操作探究法: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示1秒、几秒,并参与估算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估计能力。

五、说学法

  • 小组合作法:通过分组讨论和交流,增强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和分享。
  • 游戏探究法:利用游戏活动(如数数、敲钟)提升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内化。

六、说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2. 情景展示:播放倒计时的画面,引出时间单位“秒”。让学生猜测倒计时的时间长度。
  3. 爱国教育:播放科技感强的视频(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等),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4. 自主探究

  5. 观察感知:通过课件展示秒针的动态变化,让学生观察1秒的时间长度。
  6. 实际体验: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示1秒和几秒,如数数、敲钟或拍手等。
  7. 生活应用:结合实际情况(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帮助学生理解“秒”的价值。

  8. 课堂总结

  9. 知识回顾:复习1分=60秒,并通过课件展示科技发展带来的巨大成就,增强珍惜时间的意识。
  10. 情感升华:鼓励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学习的乐趣。

七、说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1分=60秒

```

《分和秒的关系》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家长、同事:

大家好!

今天我将为大家呈现的是《探究分和秒的关系》一节教学设计,以下是ying我的思考过程和一些初步的设计想法。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认识分和秒这两个时间单位,知道1分钟=60秒。
  • 在操作活动中,探究分和秒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感。
  • 能通过观察钟表、活动等情境,初步理解分、秒的大小关系。

(2)过程与方法

  • 初步建立“秒”的具体概念,积累体验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时间的尊重,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
  • 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2.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究分和秒的关系,建立“分”的具体概念。 难点: 理解分、秒的大小关系。


3. 教学方法

为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法: - 情境激情引人: 利用钟表等直观教具,创设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中产生兴趣。 - 动手实践: 组织学生参与分组探究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和交流,深入理解“分”的概念。 - 多媒体辅助教学: 使用课件、动画素材等辅助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4. 教学流程

(1)引入新知

  • 情景引人: 我们知道,钟表是我们认识时间的重要工具。分和秒是时间单位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 观察 clocks: 提出问题:钟面上有几根针?分别是什么意思?
  • 引导思考: 引导学生认识到“1分钟=60秒”,从而引出本节课的重点。

(2)探究活动

① 观察分针与秒针的关系
  • 情境创设: 提问:“分针转一圈是几小时?”秒针和分针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动手操作: 给学生充分观察的时间,让他们感知“秒”针的细小变化。
  • 小组讨论: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总结出1分钟=60秒。
② 探究分与秒的关系
  • 情境设置: 提问:“1分是多少秒?”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
  • 实践操作: 给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钟表模型,观察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并尝试数出分针经过多少个格表示的时间。
  • 展示交流: 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进行适时引导。

(3)巩固练习

  • 课后作业: 小明今天早上7:00起床,到学校的时间是7:25,他上午在课间休息了多长时间?
  • 情景应用: 问题一:“你吃早餐需要多少时间?”让学生尝试用分和秒的知识回答。

(4)课堂总结

  • 回顾总结: 梳理本节课的探究成果。
  • 情感升华: 强调珍惜每一分钟的重要性,培养时间观念。

5. 教学评价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以下方式评估学生的表现: - 知识掌握度: 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测验,了解学生对分、秒关系的理解情况。 - 实践能力: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 情感态度: 喜欢数学课堂氛围,愿意与他人分享探究成果。


6. 预期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 1. 认识分、秒这两个时间单位,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在观察和操作中,培养观察力和空间感。 3. 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学会用多种方法探究问题。


希望我的说课内容能够为各位评委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谢谢!

关于“活灵活现的小时的数学课”教学反思及评课稿


一、课程内容分析

这节课以奥运比赛中的著名选手刘翔为例,通过有趣的情景引入时间概念。通过观察钟表上的移动针,引导学生理解“秒”的含义,为后续学习时间单位做铺垫。


二、教学设计

  1. 引人入胜的场景设置:
  2. 引入奥运比赛中的刘翔,激发学生的兴趣。

  3. 观察钟表并引入“秒”:

  4. 通过实物投影展示钟表,引导学生发现分针和时针的不一致性,并自然地引出“秒”的概念。

  5. 动手操作与感知1秒:

  6. 通过拍手、数数等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秒”的时间长度。

  7. 分与秒的关系:

  8. 引导学生思考分钟和秒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电子钟的示意图进一步明确时间单位的换算。

三、教学过程

  1. 情景引入:
  2. 教师展示刘翔在奥运会上的画面,引导学生提问并激发兴趣。

  3. 探究“秒”的意义:

  4. 展示秒针移动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时间的变化,明确“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5. 分与秒的关系:

  6.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秒来表示分和时,从而理解分钟和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7. 实际操作:

  8. 通过分组活动(如测时、认时刻)让学生巩固对时间单位的理解,并培养合作意识。

四、学生参与度及反馈

  • 积极反馈: 学生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 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在操作和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后续需加强练习。

五、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 | 秒针走1小格 = 1秒 | 分针走1小格 = 1分 | 1分 = 60秒 | | 单位换算: | 30秒 = 1分 | 1分钟 = 60秒


六、总结与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活灵活现”的教学理念是有效的。在接下来的课堂中,我将继续优化教学设计,增加互动环节和实践操作,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理解时间概念,并激发其学习兴趣。

最终评课稿:

优: 1. 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通过奥运场景引入,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具体化。 2. 注重动手实践。 分组活动和实际测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3. 鼓励讨论,促进合作。 课堂讨论有助于学生互相帮助、增强团队意识。

不足: 1. 部分学生理解有困难。 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巩固知识点。 2. 反馈不及时。 课后反馈需更细致,确保所有学生掌握重点内容。

改进方向: 1. 加强互动环节,如小组合作和游戏活动,增强课堂趣味性。 2. 提供更多实际操作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时间概念。 3. 增加课堂反馈与讨论的时间,及时了解学生需求,进行必要的调整。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活灵活现”教学的重要性,未来将继续探索高效、有效的教学方法,让数学课堂充满趣味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