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范文,优秀且免费的范文站
你的位置: 首页 > 策划书范本

国庆节的手抄报内容资料(国庆节的手抄报内容是什么)

2025-10-14 18:33:10 | 人围观 | 评论:

**关于国庆节的手抄报内容资料** 10月1日是中国人民伟大祖国成立的日子——国庆节。这一日子不仅象征着民族独立、社会稳定和繁荣,更是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展望未来的重要时刻。自汉代以来,中华民族就一直在走向复兴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然而,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国始终像一条垂柳,挺直自己的生长线,不随波逐流。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日子** 1949年的10月1日,一个特殊的日子发生了变化。那个年代的天安门广场聚集了成千上万的人们,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阅兵和庆祝游行。这些活动是人民共同庆祝国庆节的好机会。然而,当人们回忆起那些日子时,却很难准确地区定具体的时间。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的成立纪念日** 实际上,1949年的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典礼,而非开国大典。这一纪念日被称为"国庆日"。在那个特殊的日子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同志发表了一个 Opening词:"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 **现在的国庆节日**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清晰地认识到,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一天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喜庆、庆祝的重要节日。每年的10月1日都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日子。

**第一篇**

国庆节的手抄报内容

10月1日是中国的国庆节。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聚集天安门广场的三十万军民进行了盛大的阅兵和庆祝游行。

新中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每年的10月1日为中国的国庆节。

国庆节的来历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并非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那么10月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第二篇**

国庆节的手抄报内容

10月1日是中华民族共同庆祝的的日子——国庆节。这一日子不仅象征着民族独立和解放,更是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展望未来的美好时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个民族和地区共同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当人们回顾那些辉煌的历史时,总会感到一丝不确定。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日子

1949年的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和庆祝活动。这些活动是对国家繁荣、民族复兴的肯定,也是人民对祖国未来发展的信心。然而,当人们回忆起那段时间时,总会感到一丝不确定。事实上,1949年10月1日并不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

实际上,1949年的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盛典,并非开国大典。这一纪念日被称为"国庆日"。当毛泽东同志在政协会议上发表关于新中国的成立讲话时,他指出:"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都成为全国各族人民欢乐的节日。

如今,"10月1日"作为国家庆祝的唯一正式日子,成为了无数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无论是传统节日还是现代庆祝方式,都是在这一日子上共同 celebration。

**第三篇**

国庆节的手抄报内容

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国庆节。这一日子不仅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独立,更是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展望未来的美好时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个民族和地区共同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当人们回顾那段时间时,总会感到一丝不确定。事实上,1949年10月1日并非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实际上,1949年的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盛典,并非开国大典。这一纪念日被称为"国庆日"。

在那个特殊的日子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同志发表了重要的讲话:"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

实际上,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都成为全国各族人民欢乐的节日。

如今,"10月1日"已成为一个象征着国家成立和民族独立的正式日子,而不仅是人们的庆祝时刻。

**总结**

三篇不同的文章均以国庆节的历史背景为出发点,并深入分析了这一历史事件的核心意义。第一篇文章更侧重于国家建立的过程和纪念日的意义,第二篇文章进一步阐述了国庆节的历史和文化象征,第三篇文章则展现了新时代人民对国庆节的庆祝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