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3 17:36:12 | 人围观 | 评论:
《师说》疑难词句例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名词谓语句。“师者”是主语,以下的是名词性谓语“所以传道受业解惑”。“所以”等于“用之”或“以之”,介词结构作状语。通常的格式是“之”在“以”的后面,“所”在“以”的前面。《公输》“吾知所以距子矣”,“所以”的用法同此。“所”在介词的前面,并不只是表现在“以”字上,“所与”、“所自”、“所由”、“所从”、“所为”等都是这样。《中学语文课本》注“所以”为“用来……的、……的凭藉”,不明确。如果把本句写成“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又怎么分析呢?“受”,《说文》“相付也”,可作“授”或“给”讲。甲骨文里,“受”象两人(手)推舟之形,就是既有“授”义又有“受”义。
译文:“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惑疑难的人啊。”“师者”的“者”,表示停顿并提示下文。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条件式复句。“而”表示转折,同“如”同“若”。“从”在本句是动词。金文“从”象二人相随之状,《说文》解作“相听也”,后来作“听从一方”讲,词义有了转移。“从师”是“听从老师的指点”。第二分句是被动句,“其为惑也”是主语。译文:(有了)疑难如果不(去)听从老师(的指点),那个成为疑难(的问题啊),(就)终究不会解决啦。”这里把“矣”译成“啦”,具有强烈的夸张语气。“啦”等于“了”加“啊”。
①生乎吾前,‖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③吾从而师之;丨④生乎吾后,‖⑤其闻道也亦先乎吾,⑥吾从而师之。
并列式复句。分号隔开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连贯句;第二部分也是连贯句。
译文:“语句不懂,有人倒去从师,疑难未明,有人却不从师,小的学了,大的被遗漏掉,我不曾见过那是笨人啊。”修辞上,最后一个分句是“缓辞”,实在意思是“那是笨人”。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巫医”,是两种人(巫术者和医生),还是一种人(医生)?应该是一种人。“巫”在甲骨文象一人牵两马一彘之状,后转为“巫马”之官专管“醫马”,“ battled”的异体作“毉”。(《国语越语》:“将免者以告,公令毉守之。”)“相师”是“相互学习”,“耻”是意动词。
译文:“巫医和以演奏乐器为职业的人,还有百种工匠,都不把相互学习作为可耻(的事儿)。”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语法上,这句有三种分析法:①“孔子师”是主语,“郯子”以下是名词性谓语,这是一个判断句。②“孔子”是主语,“师”是由名词转成的意动词,”郯子”以下是宾语。③“孔子”是主语,“师”是由名词转成的及物动词,作“学习”讲。“郯子”以下是对象补语,前面可以加上介词“于”。以第一种分析为简为好。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包孕句。宾语是条件式复句。韩愈只是引其大意,原文见《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