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范文,优秀且免费的范文站
你的位置: 首页 > 策划书范本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教学设计(送东阳马生序教学简案)

2025-09-05 18:14:38 | 人围观 | 评论:

```html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教学设计

导语:《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于晚年创作的一篇劝学之作,也是本单元赠序的落脚。作者借书抄录、手自笔录,以自身经历勉励后生,文中的谆谆教诲至今仍具有教育意义。

正文:本文以送东阳马生序为赠序之写法,以记叙为主,适当辅以议论和形象描写。通过分析作者的求学背景、书斋条件以及师徒关系,探讨学习的重要性与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学目标:1. 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熟读成诵;2. 掌握常用虚词的含义及用法;3.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直至全文成诵。

过程与方法:1.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培养自读文言能力;2. 学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议论手法和形象描写;3. 研究对比的手法,突出中心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作者的现身说法,引导学生认识到勤奋、艰苦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的动力。

【教学重难点】 1. 倒装句和省略句 2. 用对比手法表达中心内容 3. 掌握文中的虚词用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苏秦“头悬梁,锥刺股”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也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以此设置课堂教学情景,导入新课) 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作者: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义乌一带)人。明朝文学家,幼年酷爱学习,家贫无书,常问藏书家借抄,天寒手僵,仍坚持不懈,由此得遍观群书,学识渊博。元末,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不受。后与刘基等同受朱元璋征召,做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 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义乌一带)人。明朝文学家,幼年酷爱学习,家贫无书,常问藏书家借抄,天寒手僵,仍坚持不懈,由此得遍观群书,学识渊博。元末,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不受。后与刘基等同受朱元璋征召,做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 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赠有料赠,文有情赠。作者通过借书抄录、手自笔录等手法,以自身经历勉励后生,文中的谆谆教诲至今仍具有教育意义。 正文: 本文以送东阳马生序为赠序之写法,以记叙为主,适当辅以议论和形象描写。通过分析作者的求学背景、书斋条件以及师徒关系,探讨学习的重要性与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学目标: 1. 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熟读成诵; 2. 掌握常用虚词的含义及用法; 3.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直至全文成诵。 过程与方法: 1.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培养自读文言能力; 2. 学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议论手法和形象描写; 3. 研究对比的手法,突出中心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作者的现身说法,引导学生认识到勤奋、艰苦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的动力。 ``` 这个改写版本保持了原文的信息量,同时在语言风格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包括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并增加了实际应用的部分,使文章更具互动性和生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