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8 05:37:33 | 人围观 | 评论:
《羚羊木雕》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朗读、讨论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具体要求如下:
1、提高朗读能力,正确清楚地朗读课文。
2、学会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写法。
3、体会文中所赞美的孩子们之间真诚无私的友情,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4、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5、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
1、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写法。
2、抓住语言中的情感元素,准确表达情感,突出情思的真挚。
【教学难点】
1、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写法。
2、理解作者对友情的深刻感情和坚定信念。
【教法与学法】
通过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阅读中注重语言的感受,培养表达能力。
【教学思路】
1、朗读并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注重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进入中学虽然才半个学期,但已经有如春天的小树一样在慢慢长大,请看屏幕,这是几位初一同学的练笔,代表他们青春的想法:
(幻灯片投影)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羚羊木雕”。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作者以童真、好奇和叛逆的态度描绘了一个孩子对家族故事的理解与思考。
二、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1、我长大了。在我脑海深处,有一颗叛逆的种子在发芽、成长。
2、在不知不觉中,我把父母的视线收窄了,形成了自己的思想:
(板书课题)《羚羊木雕》
三、分角色朗读:
我们通过分角色朗读来感受课文的情景和情感。
1、“那只羚羊哪去了?”
2、“妈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上的大口子缝得一点都看不出来。”
3、“没有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
四、快速扫视:
(板书)
1、速读各字:
怦怦 撒谎(撒布) 逮着玩(逮捕)
树杈 抹泪(拐弯抹角、抹布)
攥着 寒颤(颤抖)
2、词语填空:
()影不离()作主张
()二而一()回
五、朗读分析:
1、快速阅读课文,用下列词语连词成句:
羚羊木雕 我万芳 妈爸 爸爸 女儿 朋友 妮妮 的人
2、初步感知:
(1)文中有许多生动的对话和动作,展现了孩子的欢笑与困惑。
(2)人物语言和动作都表现了孩子对家庭和友情的珍视。
六、交流与合作学习情况
1、探究:品味揣摩人物的语言特色、动作特征、神情特征分析人物形象
2、题目:
(1)A、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B、是的,这是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C、我是难为情的、被逼无奈的,觉得对不起朋友,结结巴巴。
D、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板书)
1、判断:
A、写出了我与父亲和母亲僵持的家庭情景。
B、表现妈妈的固执、生硬。
C、显示爸爸在考虑如何更好地处理事情。
D、表达了自己为难的心情。
2、题目:
⑴ 这支烟,我看不见它的火焰。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
⑵ 请看,这是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⑶ 妈妈坚定地说。( )
⑷ 我冒雨飞快地跑到门口,( )
A、写出了我与父母和妈妈僵持的家庭情景。
B、表现了妈妈的固执、生硬。
C、表现出爸爸在考虑如何更好地处理事情。
D、表达了我对妈妈痛苦的感到。
3、题目:
⑴ 没有我看得到的烟头,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
⑵ 真的吗?( )
⑶ 妈妈说。( )
⑷ 我冒雨跑出门去。( )
A、我小声地说。
B、我觉得自己声音发抖。
C、我看不见自己的声音。
D、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七、观点表达:
1、木雕是很贵重的,不应该随便送人,所以父母的做法并不妥。
2、父母只想到木雕的贵重,但忽略了少年之间友情的珍贵,他们的做法不妥。
3、作者对小树的描写,体现了小树与父亲和母亲僵持的情遇。作者对木雕的珍视,展现了少年与朋友相处的情景。作者通过对这些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小树(即孩子)和朋友们深厚情谊的赞美和珍惜。
4、文中父母的行为是否正确?
我的观点:是的,父母的做法不妥。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送出去的木雕不仅有 Their own personal items, but also reflects the family's bonds. If the father and mother had known that the father had sent the woodcarve away with a warning or if the mother had asked for it before, perhaps they could have made a better choice.
八、反思与建议:
1、我有一个金点子。
2、女儿将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
(板书)
1、建议父母在送木雕之前和孩子沟通。
2、建议父母考虑木雕作为友谊的象征,并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
九、面对事实与寻找解决方案:
1、爱需要理解、沟通。假若父母能早些向孩子告知木雕的特殊价值,如果我能在送礼物之前征求父母的意见,或许这个遗憾是可以弥补的。犯下过错不要紧,假若能向对方说声对不起,爱就不会成为一种伤害。
2、犯了错误不要紧:
假若爸妈能较早地把木雕的秘密告诉我,假若我在送礼物之前征求爸妈的意见,或许,这个遗憾可以弥补的。
3、犯了错不要紧:
如果我能在送出去前与父母商量一下,或许,这个遗憾可以被化解掉。
(板书)
1、我的金点子:女儿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最想对谁倾诉?
十、作业:
1、我和父母一起读这篇课文并讨论,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快乐生活一生。
2、想象我要回木雕回到家后的情形,模仿《羚羊木雕》续写。
(结束语)
这篇优秀的文章通过分角色朗读、互动交流和深入分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老师希望你们能继续发扬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未来的生活中找到更多理解和珍惜友情的机会。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