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范文,优秀且免费的范文站
你的位置: 首页 > 策划书范本

介绍中国古代计时器 阅读附答案_中国古代用来计时的工具介绍

2025-08-17 00:09:55 | 人围观 | 评论:

介绍中国古代计时器
阅读附答案

下面文字介绍了中国古代计时器,阅读后回答问题。(共10分)

①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仪器是利用太阳的射影长短和方向来判断时间的,比如圭(guī)表、日晷(guǐ)两种仪器,可以用来测量日中时间、定四季和辨方位。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根据太阳影子的方向和长度,就能读出时间。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周髀算经》卷上:“故冬至日晷丈三尺五寸,夏至日晷尺六寸。”冬至日晷长,夏至日晷短。”俗语“一寸光阴一寸金”,就源自日晷测量光影原理。这两种仪器统称为太阳钟。圭表是测定正午的日影长度以定节令,定回归年或阳历年。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国所测定的回归年数值的准确度都居世界第一。圭表不仅可以用来制定节令,而且还可以用来在历书中排出未来的阳历年以及二十四个节令的日期,作为指导汉族劳动人民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



②圭表等太阳钟在阴天或夜间就失去效用。为此人们又发明了漏壶和沙漏、油灯钟和蜡烛钟等计时仪器。我国先民在使用陶器时,发现盛水的陶器常因破损而漏水,这使古人逐渐认识到水的流失与时间的流逝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久而久之,我们的祖先想到了用水滴漏计时的方法。他们发明了一种滴水计时的计时器名叫“漏刻”也有称“刻漏”。漏刻计时的工作原理是将漏壶注水让其滴漏,根据滴水量的多少来计量时间。漏刻由漏壶和刻箭组成。漏壶有二种:一种是壶的底部开一个小孔让水滴漏,观测壶内的水量减少量来计算时间。这种漏壶叫泄水型漏壶;另一种叫受水型漏壶,观测受水壶内的水的增加量来计算时间。中国历史上用得最多,流传最广的是漏刻计时。汉代滴漏报时已有制度。夜漏尽,指天明,要鸣鼓报时;昼漏尽,指夜临,要鸣钟报时。这种依刻漏而鸣鼓鸣钟的方式,自汉代以后历代循行。现代的人常说的一刻钟,就起源于漏刻计时。



③漏壶的发明时代尚无定论。传说滴漏在黄帝时即已出现。《周礼?夏官》记载“凡军事县(悬)壶以序聚柝”、"皆以水火守之"。“水守”是在壶旁备水,需要时往壶里添加;“火守”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夜间用火照明以观察箭上的刻度,在冬天又要以火温水,防止冻结,由这条记载可知,"在周朝已经有了漏壶。《史记》上曾记载司马穰苴(rángjū春秋末期齐国人)在军中“立表下漏”以待庄贾(齐景公的大臣),日中而贾违令不至,要鸣钟报时。说明春秋时期漏刻的应用已经较普及,并且能够作为处罚违犯军令者的依据。那位庄贾可能是有史可考的第一位因不守时而被处死的罪人。



④还有一种叫“称漏”。是以漏水的重量来计量时间。据传是北魏时期的道士李兰发明的。它的构造是一杆吊着的秤,受水壶挂在秤钩上,按李兰的计算,流水一升,增重一斤,经时一刻。以称得水的重量计量时间。这种“称漏”在唐、宋时期比较流行。



⑤沙漏的最早记载见于元代,《周礼?夏官》记载“凡军事县(悬)壶以序聚柝”、“皆以水火守之”。“水守”是在壶旁备水,需要时往壶里添加;“火守”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夜间用火照明以观察箭上的刻度,而在冬天又要以火温水,防止冻结,由这条记载可知,"在周朝已经有了漏壶。《史记》上曾记载司马穰苴(rángjū春秋末期齐国人)在军中“立表下漏”以待庄贾(齐景公的大臣),日中而贾违令不至,要鸣钟报时。说明春秋时期漏刻的应用已经较普及,并且能够作为处罚违犯军令者的依据。那位庄贾可能是有史可考的第一位因不守时而被处死的罪人。



11.“漏刻”的名称源自漏壶内的刻箭杆,上面刻有间距等长的刻度,根据水流入或流出量的多少来计时。一种是“沉箭漏刻”;另一种是“浮箭漏刻”。依据第②段文中信息,请说明这两种漏刻分别对应什么漏壶?(2分)

12.中国有成语“奉为圭臬(nèi)”,此处“奉”的意思是尊崇信奉,臬,指古代测日影的标杆。圭臬的本义指圭表。生活中常说有人把某些言论或事奉为圭臬,根据第①段的信息,请说明“奉为圭臬”的含义及这个成语形成的依据。(每小题2分,共4分)


13.阅读理解宋朝王安石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①诗第一句中的“漏声残”具体是什么意思?(1分)


②结合文本判断这首诗表现出的时间应是一天中的什么时段?(1分)


14.第④段中的“称漏”,以称得水的重量计量时间。根据文中李兰的计算原理,试写出称漏的更便捷计时方法。(2分)


参考答案:


11.(2分)沉箭漏刻——泄水型漏壶浮箭漏刻。


12.(每小题2分,共4分)


①含义: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奉为自己的准则。


②依据:中国用圭表所测定的回归年数值的准确度很高。圭表可以排出未来的阳历年以及二十四个节令的日期,作为劳动人民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


13.①“漏声残”:滴漏里的水快要滴尽了。(1分)


②后半夜或拂晓(1分)


14.(2分)也可以把秤杆上的重量刻度改成时刻刻度﹐从而直接读出时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