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范文,优秀且免费的范文站
你的位置: 首页 > 策划书范本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_爬山虎的脚优质课教案设计

2025-08-05 20:51:13 | 人围观 | 评论:

好的,我将根据您的要求整理出更详细的教学设计建议,并附上教师个人成长记录。以下是针对每节教学内容的具体建议: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目标

  • 通过自由阅读,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爬山虎的基本特征。
  • 探索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时间细致的观察方法。

教学内容

  1. 引入语:带领学生参观爬山虎植物,询问发现点及其特点。
  2. 自由阅读:教师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课文,记录下对爬山虎感兴趣的部分。
  3. 小组讨论:分组交流,分享观察结果和感受。

教学过程

    1. 教师展示实物,让学生描述并讨论发现点。
    1. 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美”在哪里,并提出自己的感受。
    1. 鼓励学生根据观察感受进行创造性描述,教师重点引导理解爬山虎叶子的生动美。

板书设计

  • 展示一些学生对叶子美的描述(如“风吹时叶子像一面小镜子”)。

第二课时:深入观察脚的结构

教学目标

  1. 学习观察脚的分组、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2. 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培养细致的观察习惯。

教学内容

  1. 引导观察:教师指导学生找到并描述脚的特点(如“脚的样子”)。
  2.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观察结果,并完成书上的任务。
  3.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脚结构,老师记录最佳例子。

教学过程

    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第二自然段,了解作者如何描述脚的特点。
    1. 分小组讨论“你发现了哪些关于脚的句子?”并选出代表分享观察结果。
    1. 老师指导阅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脚这样写”。
    1. 学生提问:“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板书设计

  • 重点突出作者如何通过描述脚的特点来体现生动美。

第三课时:理解爬的过程

教学目标

  1. 探索学生对作者观察方法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动态变化的持续关注,理解“脚”反复上升的过程。
  3. 介绍“踩墙式”的爬法,并引发发散思维。

教学内容

  1. 观察与演示:教师展示如何踩不同的方式(如“触着墙的脚”和“没触着墙的脚”)。
  2. 互动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踩脚经历,老师记录几种不同的方法。
  3. 发散思维:引导思考作者为什么描述脚的方式是这样,并联系生活中的类似现象。

教学过程

    1. 教师带领学生欣赏爬山虎的“踩墙式”爬法,观察脚与墙之间的紧密关系。
    1. 学生自由表达:“你有没有尝试踩不同的方式?”
    1. 老师总结:爬的过程是不断延长脚的部分,这样可以一直往上爬。

板书设计

  • 强调脚与墙的关系,突出“踩墙式”爬法的特征。

教学建议

  1. 增加互动性:在小组讨论和展示环节加入问题引导或比赛形式,活跃课堂氛围。
  2.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实际尝试踩不同的脚,观察脚的延伸情况。
  3. 开放性思考:通过发散思维设计,让学生思考作者的语言如何突出脚的特点。

教师个人成长记录

| 教学内容 | 创新点或改进方向 | |----------|-------------------| | 第一课时 | 通过互动性活动增加趣味性,增强学生参与感。 | | 第二课时 | 分组合作讨论、展示与评价,提升观察理解和描写能力。 | | 第三课时 | 引导发散思维,引发生活化的思考,拓展学生的视野。 |


希望这些建议能为您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如果需要进一步优化,请随时告诉我。